课程设置体现了感性体验与理性升华的结合,直接感受与间接感悟的结合,平面印象与立体深化的结合,对学员所产生的影响全面多元而深刻,达到“心灵上的震撼”,有效地提高了干部教育的有效性。
1、感性体验与理性升华相结合
我们的课程设置着重于充分利用本地的革命历史资源,让学员与这些资源进行零距离的接触,去现场观看、体验,获得感性印象。学院在课程设置中加重理性升华的环节,将感性体验作为课程设置的第一步,其目的是为了得到理性上的升华,经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越。
课程设置中独具特色的现场教学,首先通过讲解员的解说让学员对发生的历史事件形成感性的认识,之后教师围绕本处的历史,紧紧依托现场资源,遵循教育培训规律,进行主题升华,构建“十个一”模式,努力把静止的、平面的历史资源转化为立体的、鲜活的形象,激发学员情感,启发学员思考,增强教学的震撼力,很好地实现了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品牌课程是创设当年八路军在延安生活与战斗的场景,开展“南泥湾大生产体验”教学活动。让学员身着八路军服装,穿过敌人的封锁线,深山急行军六公里去开荒种地,挖苦菜,包饺子,让广大学员体验革命之不易,让他们的心灵在穿越中得到震撼和升华。
现场感受的感性体验唤起了学员的激情,但激情对心理的刺激是强烈却又短暂的,为了将这激情永远留存在心中,就要加以理性的指导。将理性的激情与激情的理性相结合,使学员从浮光掠影的印象到感触良多的印迹,从表象的记忆到入脑入心,将感性体验与理性升华相结合,达到教育的目的。
2、直接感受与间接感悟相结合
只有自己亲身体验过的事物,才能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直接感受可以让学员获得第一手的资料,而且由于是自己亲自动手去做的,因而能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也更能深入理解其中的含义。因此,需要将直接感受与间接感悟结合起来。
课程设置中的众多课程都是让学员去现场亲身感受,有的甚至会让学员亲自去动手做,如社会实践活动中的与农户一起做力所能及的农活,一起交流探讨,“在做中学”,让学员获得第一手的感性材料。同时,在学员通过亲身经历获得直接感受的同时,进一步将直接感受与理论学习相结合,让学员在理论的指导下思考、提升,在社会实践活动之后进行调查报告的撰写,就是学员运用间接的理论知识来反思自己的实践经验的过程。实现直接感受与间接感悟的结合,以理论学习指导实践,以实践促进理论学习。
3、平面印象与立体深化相结合
平面印象是指横向上的广度,立体深化是指纵向上的深度,平面印象与立体深化的结合体现在课程设置的整个体系与每门课程的设置两个方面。
课程设置中的每门课程从各个方面对学员施加影响,但这种影响并不是孤立的、分散的而是集中的、系统的,它们统一于对学员进行理想信念教育、革命精神教育的核心。各个课程的教学是这个核心上的一个点,他们在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上对学员形成影响,是教学效果的整体上的一个方面,共同作用于各个感官,将看到的与听到的、感受到的与想到的综合起来,形成多元化的、立体的教学效果。
每堂课、每个教学点的教学所依托的革命历史资源是平面的,只在现时的历史维度上呈现,虽直观却不能深入,通过不同的课程从不同的角度对同一主题进行丰富和深化,从而使之饱满和立体化。如教师对每个现场教学点的主题和思想的挖掘,就是一个不断深入到历史的深处去的过程,在某种程度上还原历史,形成一个历史与现实交织的立体时间和空间,以史鉴今,以史寄情,达到历史资政育人的作用。
课程设置是一个系统的、立体的、多元的课程体系。充分利用本地资源的地方课程和本校课程的开发和使用,实现了按需施教,全方位体现了培训的功能定位,使干部教育培训效果更具针对性和全面性。
部分专题课程一栏表:
1、《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 (辉煌十三年)》
2、《延安精神及其时代价值》
3、《延安时期党的理论创新及其历史经验》
4、《延安时期的文化建设及其历史贡献》
5、《延安时期反腐倡廉的历史启示》
6、《延安时期局部执政的历史经验》
7、《延安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
8、《延安文艺座谈会及其重大意义》
9、《延安时期毛泽东处理重大事变与事件的策略艺术》
10、《延安整风与群众路线教育》
11、《延安时期党的群众路线》
12、《延安时期群众工作的方法和艺术》
13、《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
14、《改进工作作风,做好群众工作》
15、《牢记党的宗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16、《新时期党群关系面临的新挑战》
17、《学习新党章,做密切联系群众的表率》
18、《落实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方法创新》
19、《为民、务实、清廉丰富党的群众路线》
20、《弘扬延安精神,加强党性修养》
21、《延安整风与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
22、《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23、《基层党支部书记党务知识培训》
24、《延安精神与现代企业管理》
25、《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及精神实质》
26、《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27、《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解读》
2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解读》
2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度解析》
30、《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文明建设》
31、《红色文化传承与国家文化安全》
32、《全面提升干部执行力》
33、《共青团工作的方法与艺术》
34、《加强修养提升团干素质》
35、《加强修养提升领导魅力》
36、《领导干部的心理压力与心理调适》
37、《(赢在职场)如何提升职业素质》
38、《职场礼仪》
39、《黄土风情文化赏析与体验》
40、《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